三年前看完《花束般的戀愛》,我才成為坂元裕二的粉絲。不得不說,他真是寫對白的高 手,所有做成金句圖都顯得俗爛的台詞,從他的故事裡說出,似乎就有了生命力。 . 因此得知《東京愛情故事》在 Netlfix 上架,就馬上放進我的待看清單,畢竟這是坂元 裕二第二部電視劇作品。雖然平成時代的畫質差強人意,但小田和正〈愛情故事突然發生 〉的前奏一下,瞬間什麼都對了。 . 喜歡以前的電視劇片頭,會讓演員名字搭配角色片段一起出現,當鈴木保奈美飾演的赤名 莉香睜著大眼左顧右盼,再瞇起雙眼露出招牌笑容,我瞬間明白為何本劇即使過了 30 多 年,依舊讓人心動、心疼又心碎。 / 東京、愛情、故事,這三個關鍵字的答案,都是赤名莉香。 . 水泄不通的街頭、人潮洶湧的尖峰、跳著街舞的青少年,《東京愛情故事》片頭的東京是 充滿生機的,彷彿在這裡什麼都可能發生 – 對於來自愛媛的永尾完治(織田裕二 飾) 來說,用滿滿元氣迎接他的莉香也是這樣的存在,反應飛快、難以捉摸,誰不會被這樣的 人吸引呢? . 一齣以「愛情」為名的劇,發生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,實在太容易彼此擦肩而過。在手機 成為理所當然的今天,回顧那個沒有通訊軟體的時代,約定只能倚賴電話響起的那一瞬間 ,運氣的不可控反而更顯得緣分的可貴。 . 因此《東京愛情故事》每集幾乎都在錯過 – 接到初戀里美(有森也實 飾)的電話,完 治就拋開一切去赴約,只留下守約的莉香在原地苦等 – 無論兩人的關係是同事、朋友還 是情人,皆是如此。 . 私以為一週一集最適合本劇的收看方式,因為每集收尾都讓觀眾十足心癢、每集開頭卻又 反覆上演同樣的情節 – 這也是在 1991 年播出時,可以高收視寫下「月九熱潮」的原因 。 . 必須說,追劇的樂趣逐漸被完治的三心二意給消磨,他感情的優柔寡斷,也讓莉香的招牌 笑容逐漸枯萎成強顏歡笑,完治越是用冷暴力推開莉香,觀眾對於莉香就越感到不值 – 但卻又暗自期待編劇可以高抬貴手,讓完治正面回應莉香卑微的期待 – 即使我們都明白 那可能是感動、是愧疚、是依賴、是施捨,但偏偏就不是愛。 / 這邊還想談談莉香與三上(江口洋介 飾),兩人沒有包袱的友情,是全劇各種感情糾葛 的一股清流,因為他們都是對感情更誠實、更勇於跳脫傳統框架的角色。 . 「完治,我們來做愛吧!」莉香用天真無邪的語氣講出這句驚世駭俗的台詞,風靡了無數 粉絲。 . 但敢愛敢恨的熱情和主動出擊的勇氣,反而讓她成為同事議論的對象 – 然而,我們看見 的只有她在與完治交往期間,不再和其他男性單獨私約、也推辭其他主管的應酬邀約,卻 被三心二意的完治以「私生活複雜」這個未被證實的流言嫌棄。 . 相較之下,健一的花心風流儘管讓他招致不少耳光伺候,卻也沒收到太多苛責。他可以同 時與多位女性糾纏不清,在與里美交往後仍不改惡習 – 甚至與里美分手時,還怪罪是尚 子害他被拋棄,顯示在情感的自我中心與不成熟。而里美在與健一分手後,竟以「被污染 」來自我貶低,也反映出日本對男性與女性貞潔的雙重標準。 . 莉香與健一的對比,揭示了社會對男女不同的期待 — 男性的不羈被視為理所當然,女性 的主動卻成為「不純潔」。這種雙重標準不僅存在於劇中,也深植於現實,我們是否也在 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不公?《東京愛情故事》的經典,在於坂元裕二不僅描寫細膩,更寫 實刻畫了性別角色在關係中的不公平,並交由時代的變遷來檢驗。 / 最後,看完《東京愛情故事》,逐漸明白之所以喜歡坂元裕二的劇本,並不是因為他描繪 的粉紅泡泡,而是他總能把人物寫得立體,先是讓人同理、再洞悉他們的性格缺陷,並映 照出各自的孤獨,進而走向必然的錯過。雖然他筆下的羅曼史鮮有美好結局,但比起一拍 即合的理想戀愛,這種未能如願的遺憾反而更容易讓人對號入座。 . 「戀愛這種事,只要參與就有意義呀!就算結果不如意,但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,是會永 遠留下來,成為生活下去的勇氣」,莉香的可愛就是如此,只是我們大多數時間可能都是 完治,總想在每個人的故事裡當好人,卻背叛了自己活成壞人。 . 直到我看完最後一集,跟著完治、莉香走完這段早就該劃下句點的關係後,我認為這部戲 所講的愛情,在於理解自己真正適合什麼樣的對象,並且勇於去表達愛意、並坦然接受這 樣的自己,逐漸堆疊起屬於個人的故事,走向更尊重彼此與愛情的人生。 更多劇評推薦,歡迎按讚追蹤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DGIvCTwToq9/?igsh=MWJr NDg0ZnhmMDJrbQ==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org.tw), 來自: 111.250.4.168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ptt.org.tw/Japandrama/M.1739717902.A.D92
thomaschion: 莉香的笑容讓人心動 02/17 07:36
k62300: 不敢看,看了只會想扁完治 02/18 10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