撇開閃亮RGB電腦不說的話,目前持有的相關設備如下,線材都是小黑線等級 耳機:Meze Elite + 斜置麂皮耳罩 + 原廠銅鍍銀升級線 耳擴:Zahl HM1 排插:AudioQuest PowerQuest3 (插座沒有接地) DAC:主機板接前面板 (ALC4082 + ES9218) 最早是到處試聽耳機並喜歡上Elite的音色,那時候還只有Hybrid耳罩可以用 後來推出斜置麂皮耳罩,換上去以後發現音場變得立體前推了一些,這點加不少分 除此之外高音也變得更清晰明亮,人聲和樂器都變得比較有質感 但缺點就是低音少了一部分,連帶失去了特有的包圍感 後來看上了HM1是因為它有方便的EQ和音場調整功能,一直很好奇聽起來怎樣 此外混音功能讓我不用切換輸入就能同時聽到兩個設備的聲音,對懶人如我超方便 像我平常就用電腦聽音樂和看動畫,也可以一邊玩NS一邊和隊友用DC語音 實際入手後覺得音場+1~2很萬用,感覺上就是在不影響人聲的情況下拉開並放大樂器 這種可以自動將耳機音場升級的效果對我來說非常有魅力,程度接近換耳罩 除了MYTH & ROID的FOREVER LOST聽起來聲音會變亂,這是唯一聽過有副作用的曲子 此外我覺得低音+2可以大致彌補斜置麂皮耳罩失去的低音量 雖然Hybrid耳罩的包圍感還是無可取代,但我覺得這是目前最喜歡的搭配了 一直覺得要是官方能出個斜置hybrid耳罩一定能夠飛天 以上是我覺得能夠明顯聽出聲音差別的部分,接著就要來講我聽不出來的部分 儘管HM1是台高價位的耳擴,因為我看中的是功能性,所以直接盲狙且不會後悔 不過要問我它推出來的音色到底跟以前用的一體機M30差在哪,我是絲毫分辨不出來 特色之一的Class A和Class A & Servo切換功能對我來說也聽不出音色差別 感覺上入手這耳擴的另一個功能,是讓它不會成為系統中的弱點這種心理因素吧 另外就是從雜牌排插換PQ3排插並把所有電子設備插上去,也是完全聽不出任何差異 感覺上買來只有保護電器防止突波這點有用,什麼濾波功能都是浮雲 還有它的網路線濾波只能跑100Mbps,插上去網路反而會被降速,這點還滿爛的 接下來終於要講到這篇的主題DAC了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在準備好三大件之前,線材和電源處理的影響都是其次 所以我也一直都沒有花錢在各種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小玩具上面 我曾經在家裡仔細比較過主機板/M30/Weiss 501 MK2這幾個價位差距很大的DAC 結果不論用USB還是光纖傳輸,都還是無法分辨出任何差異 這讓我對購入DAC的必要性產生疑惑,或許該說對自己木耳的程度有點絕望 雖然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但怎麼想都覺得繼續用主機板還是太奇怪了 所以後來有再給自己一次機會,拿耳機去音悅現場試聽高價位的DAC 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店家環境好,我發現自己還是能區別出他們之間的差別的 Mola Mola Tambaqui的聲音很濃郁溫潤,音場不算大,跟我喜歡的方向不太一樣 Linn Selekt DSM聲底比較冷,聲音比較抓耳也能聽到不少背後的細節 但有點擔心因為音色偏尖聽久了會疲倦,體積太大也是一個問題 dCS Lina Network DAC + Master Clock組合一聽到就給我種你怎麼這麼特別的驚豔感 低音沉重音色很暖卻不糊,樂器的分離度和音場都很出色,甚至讓人聲有種後退的錯覺 不過一旦關掉時鐘只留DAC本體的話,人聲的厚度和偏暖的音色就瞬間不見了 還有整體來說那種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的華麗感也消失了,簡單來說就是變得很無聊 另外我還有去謬思聽過大名鼎鼎的Chord Dave,聽起來的印象是聲音很甜很明亮 音色雖然不像Lina那套有強烈的自我主張,一樣有著突出的樂器分離度和定位 雖然體積小很有魅力,但顯示器的新細明體和色塊真的醜到不行,完全不能接受 總之我現在實在很迷茫,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該怎麼挑DAC 我的目標是找到一台能讓我這個木耳明確聽出和主機板差距的設備 不然就會變得比有功能性的HM1耳擴還不如,聽不出差別的話只是買心安的 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非得到幾十萬以上的價位才能符合需求,也許便宜的DAC也行 我可能該多找些店家去嘗試各種DAC,腳踏實地累積經驗和鑑賞能力以求從木耳畢業 不過我也擔心買來DAC在家裡聽就會退化成主機板等級,失去在店家感受到的魅力 可以的話能借來家裡試聽是最準的,只是不知道台北有哪些店家會提供這樣的服務 問題有點雜亂,感覺有點變成閒聊了,但還是希望各位能分享一些意見~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org.tw), 來自: 220.135.37.247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ptt.org.tw/Headphone/M.1737571990.A.09E
quillmane: 可以考慮借一台streamer用串流聽音樂,這樣就應該不太 01/23 03:13
quillmane: 可能聽不出來換DAC聲音的差異,原來聽不出換DAC的差異 01/23 03:13
quillmane: 是訊源問題的機會大,耳朵不太可能木成這樣 01/23 03:13
ken080808: 我自己的做法是 音樂串流機 電腦的聲音訊號要求70%就好 01/23 04:54
ken080808: 訊源其實還是挺重要的! 01/23 04:54
m3365789: 我有一陣子也覺得沒差,所以只留很便宜的DAC,後來找到 01/23 07:29
m3365789: 有明顯差異的就換了,訊源是筆電和CDP沒改變 01/23 07:29
LIONDOGs: 不只要帶耳機,擴也要帶著 01/23 07:50
IanOP: 串流機接dac最優的輸入,電腦就用光纖接dac啊,dac就用遙控 01/23 07:59
IanOP: 器切換輸入. (光纖的話要注意一下延遲問題 01/23 07:59
wwwxwwwyoo: 木耳就不用買省錢,如果是單純想花,就找個看順眼的買 01/23 08:18
takase: 先找個平價dac換掉主機板直出,再慢慢去聽去研究 01/23 08:25
myg8style: 訊源、DAC、電源處理,差不多到補短板的階段了 01/23 08:28
quii11: 單純想要把電腦聲音 弄到串流機上 可試試SWYH 01/23 09:43
quii11: 但音質就不會太好 也可能有延遲 01/23 09:44
louissyou: T+A DAC200加上HDMI ARC模組,這樣不論串流機還是電腦 01/23 10:06
louissyou: 就可以一鍵切換HDMI和其他訊源,而且配合串流機還可以 01/23 10:06
louissyou: 直接屏除電腦直連USB去DAC帶來的問題 01/23 10:06
crush666: 好奇訊源以及輸出到dac的格式設定。自己經驗訊源差異在 01/23 10:42
crush666: 良好DAC下會蠻明顯的。另外推2541,音樂性好,搭配elite 01/23 10:42
crush666: 好聽 01/23 10:42
tekigetsu: 10萬是一個顯著分水嶺,以下的跟直插電腦差不到那去, 01/23 10:43
tekigetsu: 但至少有一顆音量旋鈕比較方便。 01/23 10:43
crush666: dave+oor(bypass)+elite 拿不下來 01/23 10:44
aria0520: 搞台R2R來玩 01/23 11:06
aria0520: 另外非NOS的基本上就是差在調音 調的空間很大 振鈴處理 01/23 11:08
aria0520: 各種濾波 01/23 11:08
aria0520: 一定能聽到差別的就是OS和NOS切換 01/23 11:09
tekigetsu: 你也聽過幾台10萬級的,心裡的聲音是誠實的,有時候捏 01/23 11:32
tekigetsu: 一把,比你一直在中階場玩換裝遊戲還省,小弟的經驗參 01/23 11:32
tekigetsu: 考看看。 01/23 11:32
lordlisei: 去聽看看MSB discrete 吧 01/23 11:46
trialmoon: 以你的情況ADI-2就夠了 破10萬的DAC都是在看品牌調音 01/23 13:55
trialmoon: 擁有過Discrete & tambaqui 最後降到aqua跟merlot 01/23 13:56
trialmoon: 頂多如果喜歡R2R就在額外選 01/23 13:57
dragon2543: 搞定三大件沒搞定第四件訊源也是徒然 01/23 15:23
sa950502: 我自己覺得adi2資訊量還是很明顯輸10萬級的 01/23 16:16
evadodoya: 但他也不差 01/23 16:37
evadodoya: 比是比不完的 01/23 16:38
fenrirdire: ADI2我自己用了幾年 有差距也要上到701等級才比較明顯 01/23 17:58
fenrirdire: 頂多工作機的口味對一部分人不太合 還是很對得起價格 01/23 17:59
n1m5w8tsarp: 挑口味比素質重要太多,自己經驗是有時無感真的是口 01/23 18:56
n1m5w8tsarp: 味不合,這時候就慢慢來就好,覺得這部分也蠻看機緣 01/23 18:56
n1m5w8tsarp: 的,哪天就會剛好碰到很喜歡的機器 01/23 18:56
ozyamazaki: 你都能在店家聽出差異了 就表示自己系統哪裡出了問題 01/23 19:40
ozyamazaki: 建議先從電源處理下手 其實挑三大件 電源至少要有基 01/23 19:40
ozyamazaki: 本的處理才不會錯殺好機子 01/23 19:40
trialmoon: 因為價格對得起價格而且也好脫手 如果會調EQ可玩性很高 01/23 21:15
trialmoon: 電源配個IPOWER X 本身不吃5V USB直連就好 真的很簡單 01/23 21:16
sa950502: 我只是覺得他的等級用adi2有點委屈 後面大件等級都不錯 01/23 23:35
sa950502: 不然這台入門來說沒什麼問題 (漲價前) 01/23 23:35
theshape87: 去外面視聽時要小心前面可能塞很多補品,數十萬都有 01/24 01:16
theshape87: 可能。 看你前面有在家裡試過weiss 也沒有感覺的話, 01/24 01:16
theshape87: 可以先試試eversolo 這種串流一體機,避開電腦這難處 01/24 01:16
theshape87: 理的。電處可先試試隔變,或者直接選隔變+濾波來改善 01/24 01:16
asdfg0612: 既然擴換過 可以再借一次看看 三大件是會彼此拖後腿的 01/24 02:52
boss921001: T+A DAC200路過,20萬的世界和10萬還是差蠻多的,就 01/24 12:36
boss921001: 像4K IPS螢幕跳到OLED這麼多 01/24 12:36
boss921001: 解析好像差不多,但深度和密度動態都更明確 01/24 12:38
PowerPro: 會覺得無感 應該是系統哪邊bug更大導致的 01/24 13:13
theshape87: 主流說法是大瓦數(放大器)都不接,其他都接。但我 01/24 17:15
theshape87: 覺得全都接上去試試聲音怎麼樣,覺得有壓縮感就別接 01/24 17:15
evadodoya: 看到最後我覺得聽不出來省錢蠻好的 01/24 17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