→ suzhou: 不過人眼就是容易變形蟲 這是系統性問題 01/13 22:14
推 bxxl: 可以一次處理幹嘛不一次處理? 01/13 22:32
→ suzhou: 可能怕一次改變太多 習慣要大改 01/13 22:43
推 carlchang092: 還有一個問題是好球帶本來就是立體的,有些裁判對於 01/13 22:44
→ carlchang092: 不是從正面穿過而是上方或是側面穿越的球不會給好球 01/13 22:44
推 vladmir: 其實蠻期待改用電子好球帶後 投手們改練垂直落下球的 01/13 22:50
推 carlchang092: 從本壘板尖端削過去半顆球的大曲感覺就很好玩 01/13 22:51
→ suzhou: 不過這就更考驗投手要去專門練那些球路 01/13 22:56
推 gemboy: 不過韓戰那套只是輸入身高 沒有用準備姿勢即時建構好球 01/13 23:07
→ gemboy: 帶也有誤差 01/13 23:07
推 afa1919: 身高比較準 有些人打擊蹲很低欸 01/13 23:31
推 youngpaper: 最後一句說得太對了 01/13 23:45
噓 jn11forone: 金不要只會操李帶溵跟申在永,是沒其他投手可以用嗎 01/14 00:24
→ cobras638: 最後一句是重點 01/14 00:30
推 crawford438: 那些原本被人判為壞球的本來就是好球不是嗎,如果要 01/14 01:03
→ crawford438: 維持那些球的判法,調整電子好球帶應該是做的到的吧 01/14 01:03
推 bxxl: 好裁判的誤判率可能是5%, 壞的可能10%, 機器可能1% 01/14 01:20
→ bxxl: 以機器的標準, 哪有什麼沒問題的裁判 01/14 01:20
推 smena: 打擊姿勢不固定肯定很有得吵,尤其是高個的大曲根本打不到 01/14 02:03
→ smena: 但是你又不可能開賽前把每個人的好球帶寫死,因為沒有寫死 01/14 02:04
→ smena: 的依據 01/14 02:05
推 horseface: 不需要寫死啊,可以用影像處理找到膝蓋跟胸口 01/14 02:36
噓 nolander: 啥小 01/14 02:59
推 jj840917: 這種三維影像的東西怎麼想都覺得機器會比肉眼準確 01/14 03:52
→ ericinttu: 82歲韓國老監督金星根 ← 看來真的是老害 01/14 04:07
→ jumperman: 可以確定的是機器判決一定對投手的投球型態產生改變... 01/14 04:22
→ jumperman: 邊邊角角的投球準度,就變成致勝關鍵... 01/14 04:23
推 kenkenken31: 就沒有要害人失業了,給裁判輔助科技還想擋... 01/14 07:28
推 kenkenken31: 在擔心原本是假性壞球被修正為好球之前,是不是忘了 01/14 07:31
→ kenkenken31: 更多離好球帶兩個球遠卻被裁判抓成好球的誤判? 01/14 07:31
→ shifa: 真正的問題在於裁判沒錯 但是處理有問題的裁判 這件事情說 01/14 08:25
→ shifa: 來簡單但卻很困難 米日韓台 似乎都不會輕易淘汰所謂「好 01/14 08:25
→ shifa: 球帶有問題」的裁判 01/14 08:25
推 shortoneal: 其實靠機器也是解決裁判問題就是,主要是看機器的問題 01/14 09:16
→ shortoneal: 現有技術能不能解 01/14 09:16
噓 ericinttu: 人類裁判為了聽機器判讀 可能還會延遲比賽節奏 01/14 09:48
→ ericinttu: ↑ AI判斷好球帶 應該不會花上一秒八 所以是要聽多久 01/14 09:49
推 applejone: 以後就會有極限邊緣的擦邊球了 01/14 14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