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%至200%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%至200%者 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%至200%者 "台灣" 72-192 "台灣" 72-192 "台灣" 72-192 112年臺北市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及中位數分別為144.8萬元及131.8萬元 2023年 目前2025年 98.85-263.6 收入還是可支配所得 75%講的是稅前個人戶 200%講的是稅前雙薪戶 http://i.imgur.com/PRy3vpi.jpg 112年收 台北 1房 其他不限 實價登錄 http://i.imgur.com/9PjiEhS.jpg 總價有400多萬的 算500萬吧 房價所得比 http://i.imgur.com/Xk8NxYf.jpg 依據公開資料計算 謝謝指教 台北中位數所得倍率越是台灣1.6倍長期穩定 所以用國富報告 可以推估2021年中位數淨資產約1400萬 現在2025年 可以推估大致上約為1900-2000萬 中位數 如果用0.75去看 在台北淨資產1400以上叫 中產底層 4000萬淨資產大約是OECD 的中產頂標 還不到頂層 推估淨資產大概要6000萬 不然去貴族學校一個一個問淨資產會不會低於6000萬好了? ※ 引述《TrySoHard (夢永遠都只是夢)》之銘言: : 每次提到類似的事情,都會有一堆人用自己身邊經驗來講.... : 關於中產階級~ : 上網搜尋可以找到國發會網站有近年的研究~臺灣中產階級所得變動趨勢之研究 : https://www.ndc.gov.tw/nc_415_36623 : 作者~ : 連賢明(政大財政系教授 : 楊子霆(中研院研究員、台大、政大副教授 : 曾中信(東吳副教授 : ps.以上是網路上搜尋的,若有錯請告知 : 內文有寫,他們的研究是採用OECD所使用之中產階級定義,即家戶或個人所得 : 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%至200%者。 : 台灣2023年的家庭可支配年所得中位數為96.1萬元,如果以這個來算,75%~200% : 大約是家庭可支配年所得72萬到192萬 : 所以家庭年收200萬算中產? 應該已經差不多不算了吧,因為超過了 : 如果覺得這個太低,一定要用中位數5.10倍當中產,那是你的事,或是說為什麼 : 不納入家產去算,你可以去跟那些經濟學者辯論.... : 一堆人都採用身邊的樣本然後說出什麼年收300.500以上才算中產 : 就很像說蘋果供應鏈的某老闆身價一百億,但是因為他認識的都是身價幾百、上千億 : 、甚至上兆的,然後覺得自己不算有錢人一樣,有什麼意義? : 至於中產階級買不買得起台北,我覺得常常這種文都沒有聚焦... : 這種太攏統的問題實在很無言... : 問題要問清楚,例如~ : 1.怎樣叫買得起?買一個台北蛋殼區的50年套房+凶宅+房貸40年算買得起嗎? : 2.然後一定會有人講家產,對~這很重要,所以這問題是不是先說清楚家裡是0後援 : ,或是有多少後援的情況? ----- Sent from JPTT on my Vivo V2318.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org.tw), 來自: 106.64.224.159 (臺灣) 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ptt.org.tw/home-sale/M.1752079248.A.F8D
kusomanfcu: 最低中產階級 要買房還真的可以 07/10 00:41
kusomanfcu: 72萬那個 海灣新城 房價所得比低於1 07/10 00:43
kusomanfcu: 還有一堆地方可以更低因為是“台灣”中產階級 07/10 00:46
kusomanfcu: 還有此數字排除 非綜合所得部分 07/10 00:48
bustinjieber: 不用計算資產這麼複雜啦, 07/10 00:57
bustinjieber: 人人都是中產不是皆大歡喜嗎! 07/10 00:57
bustinjieber: 中產買不起房就是社會問題政府無能, 07/10 00:57
bustinjieber: 就這麼簡單,可以結案了 07/10 00:57
kusomanfcu: 中位數資產1900萬 可以有一半的人沒有 所以同溫層體感 07/10 01:04
kusomanfcu: 問題 數字冷冰冰 07/10 01:04
jamo: 其實爭論這些定義沒用, 07/10 01:10
jamo: 買不起就是買不起,不會因為你是不是中產而改變~ 07/10 01:10
jamo: 頂多嘴起來比較爽...有用嗎 07/10 01:11
avgirl: 這主題很好笑,就是超多人想買北市價格自然漲 07/10 01:25
avgirl: 大家都要買當然看財力,200萬為什麼一定要買得起? 07/10 01:26
avgirl: 買北市是看你PR多少欸 PR如果再細分呢? 順序不就排到後面 07/10 01:28
RaiGend0519: UBS三週前的全球財富報告 07/10 01:45
RaiGend0519: 台灣人均是312075,中位數是114871 07/10 01:45
RaiGend0519: 2024台幣算32元就是人均約1000萬,中位數約370萬 07/10 01:45
RaiGend0519: 包含房地產並扣除負債 07/10 01:45
jerrry: 正常人到底買不起 只是眼高手低而已 07/10 01:47
jerrry: 正常人到底誰買不起 07/10 01:47
s26492755: 買得起的不想要 想要的買不起 很容易變成這樣 07/10 02:11
s26492755: 只要跟你看上同房子的比你有錢 你就會輸 07/10 02:12
s26492755: 不管對方錢從哪來 07/10 02:13
RaiGend0519: 另外人家去年年初的金字塔那張圖應該都看過 07/10 02:13
RaiGend0519: 3000萬淨資產約在前3.8% 07/10 02:13
RaiGend0519: 2000萬的話叫ChatGPT用對數分布算,大概7% 07/10 02:14
RaiGend0519: 只能說還好台灣不只台北一個城市 07/10 02:16
s26492755: 3000萬淨資產有這麼前面喔 07/10 02:17
a96932000: 推爭論定義沒用,買不買的起是看"錢",不是看"名稱" 07/10 02:37
a96932000: 在怎麼左派的政府,也不會推個你符合"中產"的定義給你買 07/10 02:38
a96932000: 你想買的房子和你想買的價格 07/10 02:39
dylon208: 新店有180萬的房子,他不用一年就可以全款,買不起房子 07/10 03:00
dylon208: ? 07/10 03:00
dylon208: 新店有房子只有180萬,不用一年就可以全款,買不起房子 07/10 03:00
dylon208: ? 07/10 03:00
dylon208: 新店180就有房子了,買不起房子? 07/10 03:01
dylon208: 抱歉,LAG重複推文 07/10 03:02
qoqocat: 真的假的啦,四年台北市中產階級淨資產中位數直接噴5-600 07/10 03:17
qoqocat: ? 07/10 03:17
qoqocat: 經濟學跟體育老師學的就對了? 07/10 03:19
qoqocat: 9%年化增長,你當台北市經濟增長打雞血阿搞笑 07/10 03:20
qoqocat: 我不曉得你所謂中產底層的數據怎麼推來的 07/10 03:58
qoqocat: https://is.gd/fhCSXH 07/10 03:58
qoqocat: 可能可以多著墨,這是我找到的資訊 07/10 03:59
peanuts24: 貴族學校的中產比你想像中的多,一樣用數據去看就好了 07/10 05:33
peanuts24: ,學生人數跟淨資產破億的人數 07/10 05:33
c6066den: 你這篇是個人資產還是家庭資產呢 07/10 05:34
qoqocat: 高估自己資產的一狗票,等到真的出問題或是要變現的時候 07/10 05:38
qoqocat: ,才發現自己是那個沒穿泳褲的呵 07/10 05:38
qoqocat: 沒有變現或是現金流沒有增加就是小丑一個:) 07/10 05:43
BMW740Li: 台灣前10%也有230萬人,你就是要跟這麼多人競爭 07/10 06:51
BMW740Li: 相反的後20%是廢物,也有460萬人在拖累 07/10 06:52
qoqocat: 講廢物過分了吧呵 07/10 06:57
toto123: 買房子一定是看家庭資產 07/10 07:17
toto123: 怎麼只單純看個人薪水 07/10 07:17
quiet93: 用年輕時的薪資跟別人老人家的資產比幹嘛啦,何必這麼過 07/10 07:41
quiet93: 不去 07/10 07:41
quiet93: 200萬收入的累積到老也不見得會輸 07/10 07:42
quiet93: 生活也不會比那些老人過得差 07/10 07:43
kusomanfcu: http://i.imgur.com/dSYob3T.jpg 07/10 07:43
kusomanfcu: http://i.imgur.com/q5Oask5.jpg 07/10 07:43
quiet93: 我以前住過內湖公寓,論可動用收入比起來,200萬絕對不會 07/10 07:44
quiet93: 輸住內湖老公寓的多數人啦 07/10 07:44
kusomanfcu: 一堆可憐人 07/10 07:45
toto123: 你買房子 一定是包含看家裡有沒有贊助 或是夫妻一起繳 07/10 07:45
kusomanfcu: http://i.imgur.com/qEN4sel.jpg 07/10 07:46
quiet93: 公寓很多擠超過5個成人的 07/10 07:46
quiet93: 想要比人家的居住品質高,花費比別人更多,不是應該的嗎 07/10 07:47
quiet93: 然後家產又算老的資產,又算小的資產,跟老公寓的比資產 07/10 07:52
quiet93: 幹嘛啦 07/10 07:52
kusomanfcu: 75%-200% 看就知道 07/10 07:52
kusomanfcu: 最低的75%是用稅前中位數資料算個人戶 07/10 07:52
kusomanfcu: 最高200%是稅前雙人收入戶 07/10 07:52
kusomanfcu: 有些人就自以為聰明 07/10 07:53
kusomanfcu: 別人在喊中產大量消失 然後有人把中產圈成超級多人 07/10 07:54
jerry1019: 公寓一堆返鄉住爸媽家的......感覺混不好。 07/10 07:55
quiet93: 光是不結婚,中產就少超多人啦XD 07/10 07:55
qoqocat: 現學現賣,達克效應呵 07/10 07:55
kusomanfcu: 全世界都知道兩極化 然後同溫層 不繳稅的實質負稅率每 07/10 07:55
kusomanfcu: 天說繳稅的和他同層 07/10 07:55
qoqocat: 1.後面的人會補上來 07/10 07:56
kusomanfcu: 阿不就吸血鬼米蟲 07/10 07:56
qoqocat: 2.大家不婚不生,經濟體縮小,資產規模自然跟著縮小 07/10 07:56
kusomanfcu: 越圈越大人人都中產就沒有財富差距了是吧 那也剛好阿 07/10 07:57
kusomanfcu: 買不起的中產叫活該 一堆人都買的起了 07/10 07:57
qoqocat: 不會因為你不婚不生就不用競爭,你沒看到的問題還在後面 07/10 07:57
qoqocat: 等著你w 07/10 07:57
kusomanfcu: 一堆自以為聰明 整個到處矛盾的 07/10 07:57
kusomanfcu: 所以正中間的推估中產就是家戶稅前中位數的137.5% 07/10 08:00
kusomanfcu: 然後112年的數字是接近180萬收入,當然也代表一堆人體 07/10 08:03
kusomanfcu: 感200萬才能過的像個人是正確的 07/10 08:03
kusomanfcu: 因為你剛好過半 07/10 08:03
suPerFlyK: 這個看起來蠻合理的 07/10 08:27
cake51640: 他不是或嗎,你理解錯了吧 07/10 08:42
kusomanfcu: “全體中位數” 家庭 個人 07/10 08:55
kusomanfcu: 最低必然是個人 07/10 08:55
kusomanfcu: 沒有或這個東西 07/10 08:55
EvilJustice: 一堆人意淫其他人薪資 07/10 09:35
cicatrix: 我超過200萬很多,也不會想買台北市,台北市居住成本太 07/10 09:41
cicatrix: 高了。 07/10 09:41
quiet93: 如果不在台北市工作,本來就不用買台北市啊XD 07/10 09:44
c6066den: 台北市明明居住成本就不高,一堆便宜的資源,選擇很多 07/10 09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