→ kusomanfcu: 你根本搞不懂問題在哪里吧? 數據源頭問題 12/28 11:13
推 Arnol: 台灣的是可支配所得 美國的是家戶所得吧? 12/28 11:20
→ Arnol: 你要不要再check一下 12/28 11:20
→ IBIZA: 不是 重點是value不是price... 12/28 11:22
→ IBIZA: 要不要台灣也用公告現值來算一下? 12/28 11:23
→ flexin: 笑了… 12/28 11:39
推 Arnol: Household income is defined as the total gross income 12/28 11:39
→ Arnol: before taxes 12/28 11:39
推 flexin: 米國包租公看不懂household income也是滿屌的 12/28 11:41
推 Arnol: 再度證明房地產就是平凡人無腦上車的最佳選擇? 12/28 11:42
→ partsex: 台北中位數才2000萬 真的便宜 中南部重劃區隨便買一買就 12/28 11:44
→ partsex: 超過這個價了 12/28 11:44
推 flexin: 也搞不懂課稅基準,沒錯,再度證明隔行如隔山,但是沒關係 12/28 11:44
→ flexin: ,你上車就對了 12/28 11:44
推 Arnol: 行政院主計處:可支配所得就是家庭成員可以自由支配的所得 12/28 11:44
→ Arnol: 個人薪資所得為例,扣除所得稅、健保費、勞保費、紅白包 12/28 11:44
→ Arnol: 或捐款等非消費性的費用後,剩下的才可以自由支配使用 12/28 11:45
→ partsex: 美國看起來不寫程式的話 收入根本也很低 12/28 11:45
→ IBIZA: 可支配所得跟家庭總所得定義差異 跟兩年加薪有啥關係? 12/28 11:46
→ IBIZA: 你這樣講才是用錯資料之後硬要凹吧 12/28 11:47
→ IBIZA: 更不要說 價值 跟 房價 的差別 12/28 11:47
推 Arnol: 你2021年就張飛打岳飛,稅前稅後拿出來一起比房價所得 12/28 11:47
→ Arnol: 要比就全稅前或全稅後,哪有稅前比稅後這樣比的 12/28 11:48
推 LTpeacecraft: 感謝分享不同看法 尤其是願意在這版分享 12/28 11:49
噓 IBIZA: 那你提供兩年加薪的部分啊 不就是因為那個網址只統計到2021 12/28 11:50
→ Arnol: 一個稅前一個稅後怎麼又變得數據沒有任何問題了 12/28 11:50
→ IBIZA: 事實上現在也不可能有2023的家庭收入中位數 12/28 11:50
→ IBIZA: 2023都還沒過完 報稅要等 明年 統計出來就2025了 12/28 11:51
→ Arnol: 你都說單純比較2021了,現在又在偷換什麼加薪問題 12/28 11:51
→ IBIZA: 我不知道你在番甚麼耶 12/28 11:51
→ IBIZA: 要求標準一致 你就開始拿不存在的2023家庭收入中位數出來 12/28 11:52
→ IBIZA: 講 那你提供到底是多少啊 12/28 11:52
→ Arnol: 美國待久中文退化可理解,邏輯退化不能理解 12/28 11:52
→ chair209: 很多公司加薪10%變成中位數收入要加10%,這什麼鬼 12/28 11:53
→ IBIZA: 美國政府都還沒收稅 還沒統計 你會有資料? 12/28 11:53
推 flexin: 美國加薪1X%,你說了算喔,你拿篇新聞就算喔,人家是拿政 12/28 11:54
→ flexin: 府統計數據欸,笑了,是在番什麼啦 12/28 11:54
推 alexstag: 那種一上來就要2023薪資資料的都可以跳過…看起來 12/28 11:55
→ alexstag: 好像很嚴謹,實際上就是脫離現實 12/28 11:55
→ flexin: 來啦,你拿出證據來證明米國2023家戶所得中位數比2021多10 12/28 11:56
→ flexin: %啊,拿不出來,就惦惦,懂? 12/28 11:56
→ flexin: 夢大用2021年有什麼問題,因為2023年沒數據啊,不是,理工 12/28 11:57
→ flexin: 科的比我三類的統計還爛是怎樣啦 12/28 11:57
→ partsex: 美國最能說嘴的民主政體 12/28 11:58
→ partsex: 原來這麼廢 只有碼農爽 12/28 11:58
→ partsex: 證明民主政體真的一堆拉基 12/28 11:58
→ partsex: 美國人跟中國人一樣滿街韭菜 笑死 12/28 11:58
→ partsex: 民主政體跟專制政體兩種都沒一個能打 嘻嘻 12/28 11:58
→ abyssa1: 那算2021房價…中南部還蠻歡樂的耶 12/28 11:58
噓 IBIZA: 你還沒看下一篇喔 你加州6.82用的是課稅價值不是房價好嗎 12/28 11:59
→ IBIZA: 你還沒看下一篇喔 你加州6.82用的是課稅價值不是房價好嗎 12/28 11:59
→ IBIZA: 台灣如果也用課稅價值去算 大概會低於4 12/28 12:00
→ s8752134: 確實,有人中文與閱讀能力有很嚴重的問題 lol 12/28 12:01
→ IBIZA: property value是英文啊... 12/28 12:03
推 flexin: 我真的會笑死… 12/28 12:04
→ s8752134: 哈哈,他英文閱讀能力應該沒問題啦,可能對台灣公告地 12/28 12:08
→ s8752134: 價的中文不是很了解XD 12/28 12:08
→ benny1990615: 大哥,你研究一下再回文好不好,這樣很難看 12/28 12:09
→ abyssa1: 2021, the median property value in Los Angeles, CA 12/28 12:20
→ abyssa1: was $705,900, and the homeownership rate was 36.9% 12/28 12:20
→ abyssa1: Homeownership 低的嚇人 12/28 12:21
推 freekid: 你別再講了…越講會越丟臉… 12/28 12:32
→ freekid: 這個不清楚又沒什麼 12/28 12:33
噓 tokyolympic: 比起你想要論述的東西, 我更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像你 12/28 12:55
→ tokyolympic: 有家庭有事業財務狀況不錯住在矽谷的人, 要整天跑來 12/28 12:55
→ tokyolympic: 房板股板到處噴到處吵...人生是沒更有趣的事情可做? 12/28 12:56
推 bustinjieber: 可能壓力很大或是沒朋友吧 12/28 13:50
推 MiniArse: 台北市拿兩千萬房價來算就偏離現況很遠了。樂居台北市過 12/28 16:17
→ MiniArse: 去一年的均價是87萬。隨便乘30坪就2610萬,至於是買大樓 12/28 16:18
→ MiniArse: 或公寓 實際坪數又天差地別 。相比之下 Numbeo 用固定室 12/28 16:19
→ MiniArse: 內坪數大小去計算 反而更能反映真實購屋難度 12/28 16:20
→ chair209: 樂居不是沒有把公寓算進去嗎 12/28 16:25
→ abyssa1: 有人的標準就是這樣啊 公寓沒車位不配稱為房子 12/28 16:28
→ chair209: 透天好像也沒有在樂居的統計裡面 12/28 16:32
→ IBIZA: @MiniArse 樂居沒公寓 12/28 17:04
推 encoreg57985: 推說明 12/28 18:14
噓 scarrony: 再次證明就算是傻子買房地產也能賺錢 12/29 00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