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 yamakazi : 強 11/29 00:01
→ yunf : google ai做不到? 11/29 00:19
→ yunf : 還沒到97%以前都還有很大的風險 11/29 00:20
推 AgentSkye56 : 沒有gg做的晶片跟m設計的晶片 也沒有用 11/29 00:20
→ scott260202 : 感覺應該放apple那個雷達進去測量更準 11/29 00:47
→ zasxqw56 : 這間今年新聞買很大…,隨便個進度就要刷存在感 11/29 07:42
→ DrTech : 原本流程:醫生判斷,結束。導入AI流程:醫生操作, 11/29 08:04
→ DrTech : AI初步判斷,醫生再次判斷,結束(法律規定)。導入AI 11/29 08:04
→ DrTech : 反而效率變低。這就是為什麼AI醫材最大的優勢就是: 11/29 08:04
→ DrTech : 醫生寫論文升等的工具。 11/29 08:04
推 pacers : 效率變低可是精準度變高啊 流程之後再來改善 11/29 08:10
→ pieceioriX : 光精準只要提升1%就值得 更別說還有改善的可能性 11/29 08:27
推 Ericfox : 強 11/29 09:17
→ una283 : 其實內視鏡主要是在看息肉表皮的樣子大小其實還好 11/29 09:49
→ una283 : 影像強化的窄頻寬系統對醫師診斷才有較顯著的幫助 11/29 09:52
推 lunasdejavu : 貼財報和客戶出來,不然都是屁 11/29 12:22
推 Fukker : 很多肉眼看不出來 就像早期肝纖維化 不然怎麼有fibr 11/29 14:54
→ Fukker : oscan這種東西 11/29 14:54
→ yunf : 偵測錯誤呢? 11/29 16:35
推 cphe : 這麼多醫院導入代表有一定實用性吧 11/30 01:22
推 gj942l41l4 : 這個又不是拼效率的 硬要嘴欸-.- 11/30 08:59
→ veru : 因為那個 自稱 AI 專家 很喜歡說AI 沒有用。其實AI 11/30 09:21
→ veru : 餵的data夠多 比人類醫生準是遲早的事 11/30 09:22
推 gn01216674 : 人家ai專家耶 你們敢嘴 11/30 12:53